陶弘景,南朝梁時丹陽秣陵(今江蘇南京)人,著名的醫藥家、煉丹家、文學家,人稱“山中宰相”。作品有《本草經注》、《集金丹黃白方》、《二牛圖》、《陶隱居集》等。
陶弘景在醫藥﹑煉丹﹑天文歷算﹑地理﹑兵學﹑鑄劍﹑經學﹑文學藝術﹑道教儀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﹐而以對于藥物學的貢獻為最大﹐這又和煉丹有關。陶弘景對化學的貢獻之一是記載了硝酸鉀的火焰分析法。
陶弘景一生著書很多,約二百二十三篇。其中關于醫藥學的有《本草經集注》七卷,《補闕肘后百一方》三卷,《夢書》一卷,《效驗施用藥方》五卷,《服食草木雜藥法》一卷,《斷谷秘方》一卷,《消除三尺要法》一卷,《服氣導引》一卷,《養性延命錄》二卷,《人間卻災患法》一卷,《集藥訣》一卷,《答謝中書書》等。其中絕大多數均已散失 。
“先時有人得一種物﹐其色理與樸硝大同小異﹐朏朏如握雪不冰。強燒之﹐紫青煙起﹐仍成灰﹐不停沸﹐如樸硝﹐云是真消石也。”所謂“紫青煙起”是鉀鹽所特有的性質。陶弘景這一記載﹐是世界化學史上鉀鹽鑒定的最早記錄。
弘景博學多識,讀書逾萬卷,于六經諸子史傳無所不通。17歲時便與江學文、褚炫、劉俊等為宋朝外明四友。齊高祖作相時,引為諸王侍讀,除奉朝請,朝儀大事多取決于他。梁武帝蕭衍早年與弘景交往甚密。及武帝即位,其初國號未定,弘景引諸讖記,皆成“梁”字。
陶弘景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,他推崇葛洪的著作,其經歷也和葛洪有異曲同工之妙。《本草經集注》在中國醫藥學發展過程中寫下了重要的一頁,諸多創新與發展是勤勞聰敏、博學廣識的先賢在中醫藥學方面的重大貢獻,也成了我們學習、借鑒和研究的珍貴資料。